資料來源於《紅斑狼瘡中西醫結合診治》這本書,我做了點整理,去掉一些比較艱澀的
大概分為四期
第一期: 斑疹皮損
第二期: 面部轉向全身,或皮膚轉向內臟
第三期: 深入到骨關節與內臟損害
第四期: 漿膜腔積液和水腫

第一期: 斑疹皮損,表現為紅斑、網狀青斑、身痛、咽痛
古中醫病名為陰毒證,陽毒證,「茱萸丹」、「馬纓丹、」田曬瘡」、「蝴蝶丹」、「鬼臉瘡」、「鴉啗瘡」
東漢張仲景《金匱要略》:
「陽毒之為病,面赤斑斑如錦紋,咽喉痛」
「陰毒之為病,面日青,身痛如被杖,咽喉痛」

(2) 陰證陽虛
雷諾現象、冷球蛋白血症
隋代《諸病源候論》:
指受多種因素的影響,陰陽的機體反應性轉化,導致病情變化無常。
「夫欲辨陰陽毒病者,始得病時,可看手足,逆冷者是陰,不冷者是陽」。


第二期: 由面部轉向全身,由皮膚轉向內臟。肌肉、關節、咽喉、內臟直至迴圈衰竭得病時病情演變過程。 
《諸病源候論》:
「陰陽毒病無常也」「或初得病,便有毒。 或服湯藥,經五六日以上,或十余日後不瘥,變成毒者。 其候身重背強,喉咽痛,糜粥不下,毒氣攻心,心腹煩滿,短氣,四肢厥逆,嘔吐,體如被打發斑,此皆其候,重過三日則難治」。

 「陽毒者,面目赤,或便膿血;陰毒者,面目青而體冷,若發赤斑,十生一死,若發黑斑,十死一生。 」
 
中樞神經系統症狀:
「若病身重腰脊痛,煩悶,面赤斑出,咽喉痛,或下利狂走,此為陽毒」。 

心肺功能衰竭:
「若身重背強,短氣嘔逆,唇青面黑,四肢逆冷,為陰毒, ·  ·  ·  ·  ·  · 皆宜依證急治,失候則殺人」

第三期: 深入到骨關節與內臟損害
痺病: 以病位分為周痺、心痺、肝痺、肺胃、腎痺。

1. 周痺
全身大小關節,四肢腰背肌肉疼痛,雷諾現象。 肌痛、發熱、肢端發冷加重,交替發作。
「十一經脈陰陽病」
《靈樞 · 周痹》:
「周痹者,在於血脈之中,隨脈以上,隨脈以下,不能左右,各當其所。 」
「此內不在臟,而外未發于皮,獨居分肉之間,真氣不能固,故命曰周痹。 」
 「風寒濕氣客于外分肉之間,迫切而為沫。 沫得寒則聚,聚則排分肉而分裂也,分裂則痛,痛則神歸之,神歸之則熱,熱則痛解,痛解則為厥,厥則他痹發,發則如是。 」

2. 肺痺: SLE肺、胸膜病變,呼吸障礙
3. 心痺: 肺動脈高壓、心肌炎、心律失常、心力衰竭
4. 肝痺: 中樞及周圍神經系統病變,嚴重者可有躁狂、癔症、焦慮、幻覺
5. 脾痺: 肌無力、累及消化道。
6. 腎痹: 狼瘡血管炎可致股骨頭壞死,慢性腎功能不全多,腹脹、夜尿頻、骨質損害

第四期: 漿膜腔積液和水腫
水氣病的種種症征,如面目四肢皆腫,腹大臍腫,腰痛,不得溺或足逆冷,面反瘦等 
《金匱要略》:
懸飲:
「飲後水留在脅下,咳唾引痛」
支飲: 胸腔、心包積液
「喘滿,心下痞堅,面色熏黑」,「咳煩,胸中痛」,「水在心,心下堅築」

最後紅斑狼瘡此病名在中醫文獻是沒有的,但在《內經》及漢唐醫家著作對其相關症征已有深刻的論述,1997年大陸將SLE 統一命名為「蝶瘡流注」。

https://m.facebook.com/groups/83657999978945
有興趣研究自己屬於哪個體質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太極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